从课堂到实验室,从学术理论到产业应用,他的奋斗轨迹,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今年,他荣获江西省“最美大学生”,他就是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冶金工程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潘锡翔。
个人简介

潘锡翔,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冶金工程专业2023级研究生,荣获2025年度江西省“最美大学生”。潘锡翔长期专注于稀土发光材料研究,自本科阶段起便“立志报国、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先后荣获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专利9项,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家银奖等,作为全国参赛学生代表联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并受邀赴北京参加“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从物质合成到结构分析,从能级跃迁到发光调控,他设计并制备出多种,具有创新性能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凭借突出成果,荣获了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

以“稀”为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稀土虽‘稀’,却是国家命脉;发光虽‘微’,却能照亮万家灯火。”这是潘锡翔在笔记本首页写下的一句话。从本科伊始,他便将目光投向这片被誉为“工业黄金”的稀土领域,怀揣着科技报国的初心踏上了科技创新之路。面对稀土发光材结构复杂,光谱调控难等技术难题,他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常年奋战在实验室。从物质合成到结构分析,从能级跃迁到发光调控,他设计并制备出多种,具有创新性能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凭借突出成果,荣获了稀土科学技术二等奖。为推动科技成果真正服务基层,他多次深入赣南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进赣南苏区农业种植基地,与一线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稀土发光材料,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与现实需求,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在现代农业中的转化路径他始终坚信,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上的突破,更在于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人民生活带来真实改变。

荧光“硒”望,让科技创新服务于民
2024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潘锡翔带领团队以“荧光硒望新一代智惠型富硒植物生长补光灯”项目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最终斩获国家银奖。项目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创新性地将稀土发光材料的光学特性,与植物生长的光谱需求相结合,研发出智能可控的富硒植物补光系统。更具意义的是,比赛期间潘锡翔作为全国25名参赛学生代表,联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创新实践心得,表达了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奋发图强的坚定决心。不久后,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一经历对他触动深远,他深刻体会到:“创新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


满怀“锡”望,筑牢科研报国使命
2025年4月29日,“荧光硒望”项目又成功入选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主办的“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作为江西省仅有的两项入选项目之一,在众多申报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其在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契合度及服务社会效能方面的卓越表现,也彰显了江西高校在青年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综合实力。此次入选,不仅是对他多年科研努力的高度肯定,更是江西青年学子以科技力量响应国家号召以创新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的生动体现,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可见、可信、可学的榜样标杆。他说:“个人的荣誉是时代给予的馈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潘锡翔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何为“青年担当”,他始终坚信青年唯有将所学所研服务于国家与人民,方能实现人生真正价值。他以实践行动践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用青春书写担当,以奋斗点亮理想。